首页 资讯 > 内容页

河南灵宝:劳动教育结出“累累硕果”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日期: 2023-08-30 10:16:11

6年前,李照辉调到新成立的河南省灵宝市第四实验小学任校长,遇上了“幸福的烦恼”。

这所小学利用原灵宝市第二高级中学的旧址,虽然场地开阔、设施完备、功能室齐全,但因办学时间长又闲置了几年,“一切都有,又感觉什么都没有”。

一天,站在教学楼后看着长满野草的大操场,李照辉灵机一动,“何不把这些杂乱的场地划分成责任田,让家长参与到新校区的建设中。”就这样,36块责任田成为学校第一次“推倒”围墙的有力尝试。在接下来的每一年,学校都会开设劳动教育主题活动,让师生、家长、社区参与到学校的发展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无独有偶,坐落在崤山腹地的寺河乡实验学校借助位于灵宝苹果核心产区的优势打造苹果特色劳动品牌,灵宝市第二实验小学在2018年建成了“线下农场”……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努力探索课程化、体系化的劳动教育样态,让劳动教育为区域教育发展注入活力,灵宝教育人用行动给出答案。

与国家政策相结合,找准推进劳动教育着力点

2021年4月,灵宝市获得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荣誉称号。

“这是对灵宝这么多年开展劳动教育的肯定,但作为国家实验区,我们要拿出什么成果?当别人来学习时给别人看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系统深入的思考。”谈起获得荣誉的兴奋,灵宝市教体局局长段建强倍感压力。

为此,灵宝市教体局相继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灵宝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为区域整体推进劳动教育提供制度支撑和管理体系,鼓励学校在校内为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场地和载体,实现“校校有学农基地”的目标。同时,制订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学年劳动教育计划,实现劳动教育“六个有”,即有系统课程,有专门课时,有劳动基地,有专业师资,有特色做法,有教育效果,强力构建有利于劳动教育落实的各项机制。

走进阳平镇第二中学偏居一隅的农耕园里,每一块责任田的标志牌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了解农作物的种类以及相关介绍,长势喜人的10余种粮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都出自学生之手,一年四季的农耕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辛劳与收获的喜悦。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至此,劳动课成为一门正式课程走进了课程表。

灵宝市教体局根据新课标,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板块,依据十大任务群,综合课内外、校内外时间、资源等因素,整体构建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要求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一体化规划本校劳动课程内容,形成校本化劳动清单。

以灵宝市第二实验小学为例,学校开设“会生活”厨艺特色课程体系,设有萌娃小厨(低学段)、匠心大厨(中学段)、少年厨神(高学段)三项荣誉标准,每项荣誉标准分别设置基础菜品、勋章菜品和进阶菜品三项课程内容,要求学生在不同学段达到规定厨艺标准,注重在劳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分享劳动体验与心得,强化项目实施的安全保障,让学生在真实、安全的情境中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

“我们全面落实新课标要求的‘中小学劳动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中小学生每日课外、校外劳动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的要求,指导学校将劳动课程项目化,体现项目在不同学段的纵向衔接和递进关系。”灵宝市教体局教研室主任许宏博告诉记者。

与地方资源相结合,找到开展劳动教育创新点

灵宝市地处豫秦晋三省交界处,素有“七山二原一分川”之称,当地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经济作物,寺河乡的苹果、五亩乡的核桃、川口乡的樱桃、故县镇的猕猴桃都在全省乃至全国小有名气,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优渥的土壤。

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时,灵宝教育人结合区域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创建全国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何把研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既发挥已有的成果经验又摸索出一条劳动教育的新路?

“我们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把一个个劳动基地串点成线,拓展劳动教育的外部空间,这样就把区域内的资源串联起来,打破限制劳动教育开展的场地、师资不足的困境。”灵宝市教体局副局长何赞朝说。

在占地500亩的灵宝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耕种区、养殖区、手工区、烹饪区以及阅读馆、蝴蝶馆等一应俱全,并相应开发了涵盖四季农事体验60余个项目、农业科普课程400小时的课程包,让学生在沉浸式参与劳动中劳有所得、劳有所育。在投资4.2亿元的灵宝苹果实践教育基地,每年全市中小学生会在疏花、疏果、除草、套袋、脱袋、采摘、分级、装箱等苹果生产管理环节到这里开展劳动体验。在建有农耕文化长廊、农耕劳作、打土坯、石磨碾盘加工等功能区的阳平镇大湖学农基地,学生可以体验农业生产和农家生活,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

到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就会涉及费用问题,费用太少不足以支撑起整个活动的流程和环节,太多会给家庭造成负担,如何平衡就成为一道难题。

“基地难以负担高昂的运营成本,所以在开展劳动教育中我们以政府、家庭、运营方‘三方共担’的方式,既保证质量又让学生没有负担。”灵宝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负责人僧林波说,“我们也会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在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向社会公众开放,分摊成本,让劳动基地的活动开展具有可持续性。”

课程是开展劳动教育的载体,要形成特色就要打破零散、浅层的课程样态。为构建“大主题、长周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灵宝市教体局结合灵宝苹果、黄金、函谷关等特色资源,组织专业人员设计了系列实践教育课程,编排上采用“学农+研学”模式,融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创造性于一体。同时,三门课程融合贯通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依据学段不同设置不同目标,构建起具有灵宝地域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寺河乡实验学校依托地处苹果核心区域的优势,在学校组织讲好苹果故事、制作苹果美食、选拔苹果代言人、开展金苹果趣味挑战赛、举办苹果主题手工作品展、“一日果农”研学实践、评选劳动之星等活动,让一个“小苹果”成就“大劳动”教育。

“依托优质苹果品牌,我们想打造为以果为主、特色餐饮、特色民宿、特色商业等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寺河乡苹果小镇负责人张林红说,“不只是让学生参与劳动、感受劳动的意义,还要让他们感受到家乡山水对自己的哺育之情,真心喜欢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开展劳动教育不能为了劳动而劳动,不只是出出力、流流汗,而是在劳动中实现育人。“区域一直提倡各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各学校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多种探索,但这些探索的效果怎么样,有没有实现育人的目标,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审视。”段建强把目光聚焦于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构建上。

灵宝市将劳动教育实施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范围,并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步进行质量监测。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如寺河乡实验学校在对学生到果园参加“套袋”劳动的评价中,吸纳学生本人、同伴、教师、学生家长四类人员共同参与评价,评价内容涵盖套袋动作、套袋数量、套袋用时和套袋效果等,多维度让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情况进行反思和改进,提升学生劳动教育质量。

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找好落实劳动教育生长点

从2017年开垦36块责任田, 2020年创建“黄帝文化八大工坊”,2021年将校园划分为五大劳动场,到2022年建成“劳动教育馆”,李照辉一年设定一个劳动教育主题,让灵宝市第四实验小学焕发勃勃生机。

“劳动教育主题的转变,一方面结合学校发展、师生成长、家校共育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对劳动教育内涵和外延理解的升级。”李照辉说,“劳动教育的开展一定是结合学校发展需求螺旋上升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劳动教育开展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对学校如此,之于一个区域更是如此。

一节高质量的劳动课到底是什么样?如果只停留在重形式轻过程、重技能轻素养的层面肯定是行不通的。为解决这些问题,灵宝市把五一劳动节后的第一周命名为“劳动教育周”。在一周的时间里,劳动教育主题班会、评选劳动之星等活动轮番上演,营造了开展劳动教育的浓厚氛围。

在劳动周上,灵宝市第三小学教师邵蓓蓓上《中式汉堡》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观看海绵宝宝做汉堡这一情境介绍汉堡的由来,从而引出中餐的中式汉堡,并设计了“赏汉堡—做汉堡—品汉堡—评汉堡”几个环节,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的付出品尝到劳动果实,又体会到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举两得。

“《中式汉堡》这节课选取的是灵宝市劳动教育清单中小学高段日常生活劳动类的任务群之一——烹饪与营养的内容,就是想让教师课堂教学有抓手,避免劳动教育低效无序的状态。”灵宝市教育局教研室劳动教育教研员王彬介绍说。

提高劳动教育课的实施水平,关键在教师。灵宝市为学校每个班级都配有劳动课教师,且每学年组织开展劳动课教学研讨、教学竞赛、专项培训等,全面提高劳动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实践能力。

不仅如此,各学校积极吸纳家长志愿者、社会能工巧匠、劳动模范等,走进校园担任兼职教师,引领教师树立“劳动教育是所有教师的必修课”,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

为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灵宝市成立了“青蓝工程”劳动教育学科工作室,在工作室主持人张项民的带领下,工作室建立专业的劳动教育教研场地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开设工作室公众号和工作群,确保每周推送一篇劳动教育专业文章供工作室成员学习;开展新课标线上领读活动,不断提升成员的专业水平。

“如何将劳动教育恰当地融入中小学课程中,如何选择劳动内容,不同学段怎样开展劳动教育……这些问题在我加入工作室后都清晰起来。”“青蓝工程”劳动教育学科工作室成员纪召召分享道。

在推进劳动教育过程中,乡村孩子接触农作物、参加生产劳动的机会多,所以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推进的劳动教育项目还要有所差别。

“如何增强劳动的趣味性、拓展性、创新性,乡村学校要有更多的思考。”五亩乡中心小学校长周理华介绍说,自己学校除了有智慧农场,还有陶艺坊、木工坊、DIY手工坊,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开阔视野,对数字化社会发展有初步感知,同时学校的省级劳动教育课题《小学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课程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已于2021年结题,其成果在县域内得到共享与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灵宝市将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把“历史文化、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等乡村振兴成果转化为中小学劳动实践的课堂,组织学生开展乡村振兴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干农活、知农事,体会到农民的不易、劳动的辛苦。

瓜果飘香之时,在寺河乡的一些苹果园里,学生三五成群当起苹果推广大使。他们在直播间向外界讲述有关苹果的故事,虽然话语还很稚嫩,但他们心中已经种下了一颗“热爱家乡、建设农村”的种子……

《中国教师报》2023年08月30日第1版

作者:本报记者 孙和保 金 锐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供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014643号-14   联系邮箱: 905 14 41 07@qq.com